濮阳市体育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本
(1)体育场和体育场的附属配套设施工程的方案报批、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应充分理解和贯彻建设单位选定方案的设计埋念,并严格贯彻和执行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
(2)合理优化设计方案,确保设计安全、先进、科学、合理,并在满足建设单位使用要求的基础上,降低工程造价。
(3)节约能源,提倡环境保护,以人为本 ,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各种需求,提供人性化的观众厅、比赛厅、休息空间,建设绿色建筑。
(4)建设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体育建筑。
(1)体育场建筑设计反映大连市的城市特点和风貌,主格调突出现代大型体育建筑之特色,注意与城市整体环境及地域特色的有机结合呼应;富有时代气息和鲜明特征,并汇集建筑艺术和现代科技于一体,使之成为大连市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2)体育场为可举办国际田径及国际足球比赛的特级综合体育场。可承接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国际、国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开、闭幕式主会场和主赛场,具备举办足球、田径项目的比赛条件;保障国家及省田径、足球等专业运动队训练;为群众开展健身活动提供服务。
(3)建筑设计要求与原有美国纳德华设计公司体育中心整体规划方案及建筑方案紧密结合,通盘考虑。
(4)体育场设计应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技术先进,充分满足竞赛区观众区及辅助用房、体育产业用房三大功能区的使用要求,其布局和结构选型要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5)体育场设计必须满足大连市城市规划的有关具体要求。
(6)合理控制建筑面积,保证空间高效使用尽量节约造价。
(7)田径场和足球场地设计以国际田联及国际足联的最新要求和规定为设计依据。
体育场是体育中心建筑群中最重要的、体量最大的核心建筑,为减少它的噪声对周边居住区的影响,规划时尽量将体育场布置在用地中央,并预留西南侧空间作为将来发展用地。在地面二层设置了S型平台,构成体育中心南北基本轴线,可同时集散大量人群,其中“S”型平台(南侧)与已建的体育馆相连,“S”型平台(北侧)为体育场的人流主要疏散通道。体育场周边通过环状道路相连通,形成互动相交的体育设施群。规划用地内布置了体育场、S型平台(北侧)和停车场等。
该项目总平面设计中,在体育场东西两侧各布置一个停车场,共可停车229辆,其中大型车车位11个,小型车车位218个。
体育场建筑的特点是观众多,人流、车流量大,而且相对集中,加之贵宾、运动员、工作人员、新闻记者等人员的出入极易形成人流路线的交叉,因此,如何合理地组织交通流线成为体育场总体布局的要点。针对上述问题,在总体规划中采用人车分流、不同对象流线分离的处理方法。
该项目用地内主路与城市道路联系,辅路为停车场或体育场的服务和疏散通道,尽量减小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利用辅助S型平台的屋顶形成步行轴,构成进入体育场的主要步行路线。赛时形成交通管制区,提供运动员、媒体和贵宾专门的出入流线。观众机动车集中在场外进行疏导,主要从西、北、南三个方向接近体育场。辅助S型平台形成了观众主要疏散区域。
COPYRIGHT 2015 © 德泓工程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ALLRIGHT RESERVED